茶韵温馨除夕夜,除夕茶叙享团圆
除夕之夜,是我国传统中的重要节点,寓意着团圆与新的启程。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时刻,茶,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成为了传递美好与祝福的使者。
团圆桌旁,家人围坐,共享这难得的相聚时光。茶,作为联结情感的桥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淡淡的茶香中,我们诉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对新年的无限憧憬。茶壶在炉火上轻轻煮沸,如同生活的波澜,无论遭遇何种风雨,我们都能像茶一样,历经沸水的考验,愈发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内涵。
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厨房与客厅之间,只为那顿期待已久的团圆饭。而当夜幕降临,围炉而坐,一杯热茶在手,谈笑风生间,家的温暖与幸福满溢而出。茶香袅袅,不仅温暖了冬日的寒意,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茶已不仅仅是解渴之物,它化作了亲情的纽带,友情的见证。
在品尝着丰盛年夜饭的同时,一杯香茶在手,既能解腻助消化,又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茶香与饭菜香交织在一起,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甜蜜。茶水在舌尖轻轻流转,仿佛带走了一年的疲惫与忧愁,为新的一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力量。
除夕之夜,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它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家人的深深关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我们在这一夜,共同品味茶的韵味,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温暖与祝福,让茶文化之光照亮我们的团圆之路。
- 上一篇
《荈赋》: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公元4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西晋末期。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发生,洛阳城破。天妒英才,一位刚至而立,自幼号称神童,风姿俊美的天才遇害身亡。他就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杜育。他创作的《荈赋》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赋类作品。它才辞丰美,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生长环境到种植、采摘时节、劳动场景、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全部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曾三次分别提到杜育。杜育的《荈赋》,不愧是大师手笔,字数不多,却有一道攻心的茶香。很显然,杜育的著书功力远在陆羽之上。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完成作为一代茶圣该完成的任务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徒留给后人太多的假设和叹息。假如上天再借给他三十年时光,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茶圣陆羽什么份了。宋代吴淑《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可见杜育《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当我们探寻茶文化的历史脉络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荈赋》,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系统记载的大门,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 下一篇
中国茶的仪式感,三茶六礼
三茶六礼,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há liù lǐ,意思是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出自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