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仪式感,三茶六礼
三茶六礼,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há liù lǐ,意思是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出自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三茶六礼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
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
- 上一篇
《荈赋》: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公元4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西晋末期。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发生,洛阳城破。天妒英才,一位刚至而立,自幼号称神童,风姿俊美的天才遇害身亡。他就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杜育。他创作的《荈赋》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赋类作品。它才辞丰美,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生长环境到种植、采摘时节、劳动场景、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全部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曾三次分别提到杜育。杜育的《荈赋》,不愧是大师手笔,字数不多,却有一道攻心的茶香。很显然,杜育的著书功力远在陆羽之上。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完成作为一代茶圣该完成的任务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徒留给后人太多的假设和叹息。假如上天再借给他三十年时光,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茶圣陆羽什么份了。宋代吴淑《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可见杜育《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当我们探寻茶文化的历史脉络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荈赋》,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系统记载的大门,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 下一篇
茶,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从晨光初照到暮色沉沉,茶贯穿于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宛如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联起岁月的琐碎与美好,织就独属于华夏民族的生活美学。 在古老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间,晨光熹微,唤醒了沉睡的小镇。茶馆里,老人们早早落座,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是开启新一天的仪式。 茶叶在透明的玻璃杯中舒展,茶汤嫩绿清澈,似是将整个春天的生机都凝于其中。轻啜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混着清晨的清新与宁静,驱散一夜的慵懒,让人神清气爽,这是茶赋予平凡日子的质朴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