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人告诉你:喝茶的“4要”、“4不要”!
喝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解渴方式,更是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
怎么喝茶更健康呢?有“4要”、“4不要”的讲究!
一、喝茶的“4要”
1、心情烦躁、压力大时要喝茉莉花茶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当情绪低落或压力大的时候,不妨喝一壶茉莉花茶平缓情绪,调节心情。
茉莉花茶具有疏肝平气、调节心情、缓解压力的作用。
除此之外,茉莉花茶的香气清新悠扬,喝过之后,能让人身心放松。
2、早餐过后,要喝壶红茶补充水分
我们的身体经过一晚的休息,体内的水分减少,血液浓度增加。
因此,早上是人体补充水分和促进血液循环的蕞佳时机。
在吃完早饭一小时之后,建议喝一壶红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促进血液循环及肝肾代谢,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3、吃得太咸,要喝乌龙茶或红茶
当饭菜过咸时,容易导致嗓子不舒服。吃完饭之后,喝一壶乌龙茶或红茶,有助于缓解嗓子的不适感。
这是因为,茶叶的消肿利尿的功效,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平衡体内电解质。
4、吃得太饱时,喝绿茶或普洱生茶
如果吃得太饱了,或吃了过多高脂肪类的食物,建议喝绿茶或普洱生茶,这两种茶的助消化效果特别好,能够减轻油腻感。
二、喝茶的“4不要”
1、不要用茶饮料代替茶
有些年轻人喜欢喝白桃乌龙、青梅绿茶、冰红茶等茶饮料。
虽然这种茶饮料喝起来方便,但含糖量却很高,喝过之后,不仅达不到喝茶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消耗体内的水分,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2、不要等口渴的时候再喝茶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是感觉口渴的时候才喝茶。
其实,这种喝茶方式是不可取的。
因为,当我们感觉口渴的时候,身体就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了。
为了确保体内水分平衡,蕞好每隔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喝一次茶。
3、不要把喝茶量限制在“8杯水”的标准
有些注重养生的人把每天的喝茶量限制在“8杯水”的标准,也就是1500毫升。
殊不知,“8杯水”的标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适量增减。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每天“8杯水”显然是不够的;
而对于患有心脏病或其他病症的人来说,喝茶应遵循医嘱,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4、喝完茶之后,不要忘了清洗茶壶
有些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每次喝完茶之后,喜欢把残茶放在壶里,然后再注满水,用以“养壶”。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起到“养壶”的作用,反而还容易导致壶内滋生细菌。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次喝完茶之后,随手把紫砂壶清洗干净。
然后,把紫砂壶的壶体和壶盖单独晾放。
这样做,便于壶内的水分蒸发,使紫砂壶保持干燥。
- 上一篇
《荈赋》: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公元4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西晋末期。公元311年,“永嘉之乱”发生,洛阳城破。天妒英才,一位刚至而立,自幼号称神童,风姿俊美的天才遇害身亡。他就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杜育。他创作的《荈赋》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最早专门歌吟茶事的诗赋类作品。它才辞丰美,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生长环境到种植、采摘时节、劳动场景、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全部过程。茶圣陆羽在其《茶经》——“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曾三次分别提到杜育。杜育的《荈赋》,不愧是大师手笔,字数不多,却有一道攻心的茶香。很显然,杜育的著书功力远在陆羽之上。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完成作为一代茶圣该完成的任务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徒留给后人太多的假设和叹息。假如上天再借给他三十年时光,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茶圣陆羽什么份了。宋代吴淑《茶赋》称:“清文既传于杜育,精思亦闻于陆羽。”可见杜育《荈赋》在茶文化史上的影响。当我们探寻茶文化的历史脉络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荈赋》,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系统记载的大门,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之作。
- 下一篇
5种喝茶的最佳方式,让你从此爱上喝茶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一杯好茶不仅能带来片刻的宁静,还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然而,许多人可能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品茶而错过了茶的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五种喝茶的最佳方式,帮助你提升品茶体验,从而真正爱上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