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那柯里
“推窗见青山,凭栏听流水。古道蹄声响,入梦那柯里。”
这是茶马古道驿站那柯里刻在石头上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临窗远眺绵延青山,倚在栏杆上聆听流水的声音,古道上的马蹄声响起,为茶马古道驿站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入梦那柯里”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入睡,做个好梦。
那柯里驿站位于云南宁洱哈尼族自治县那柯里村,是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它是昔日茶马古道上一个最繁忙最热闹的驿站,被称为黄金驿站,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古驿站之一。如今已是昆曼大通道上的特色小镇,这里的村民因马帮而聚集,世世代代,年复一年,传承和书写着马帮文化的历史与记忆。
“那柯里”为傣族语言,“那”为田,“柯”为桥,“里”为好。“那柯里”意为这里是小桥流水,良田沃土,岁实年丰,是理想的人居之地,清光绪年间称“那柯里塘”。
古道悠长,关山难渡。明清时期,那柯里茶马古道驿站有四、五家马店,是每一个马帮临时的家。每天接待近50人300多匹马。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一个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醇厚的乡愁那柯里。
那柯里驿站四面环山,两条小河相汇于此,流水潺潺,鸟鸣涧幽,古道蜿蜒,树木蔽天,村落依山傍水,景色美丽,自然生态极好。那柯里街道边,屋檐下,台阶旁,清澈的流水,顺着人行道边的小渠蜿蜒而下,从鳞次栉比的小店、民俗院落门前流过,留下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当年马帮用的马灯、饮马的石槽、打马掌和钉马掌的铁匠部等历史遗迹遗物。徜徉其间,不仅能体验到茶马文化的深沉与厚重,更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那柯里曾经是马帮的必经之路,他们在这里歇息,然后南去北往。如今,虽然马蹄声已经远去,只留下小镇和曾经马帮走过的古道,但小镇依然保留着古道蹄声响的景象,能让人产生穿越古今之感。
茶马古道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同时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宁洱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和茶马古道的源头起始,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最主要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茶马古道的历史比丝绸之路早二百多年,从唐代开始至清代,宁洱就是为普洱茶的产销成为商贾云集、马帮不绝的重镇,茶马古道上的各驿站也因此兴盛。
“风雨桥上听风雨。人世途中历人世。”行走在风雨桥上,踏着马蹄经过的足迹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和马帮的吆喝声。北看碾子房因势运转,南听小桥清水低吟浅唱,西赏跳马崖风彩,时光就此停足。传说马经此地必须淌过一条小河,河水清冷加上马驮负重,劳累的马儿都会溜下伤心的泪水,因而得名“马哭里”,爱马如命的马锅头屡此上书官府,最终得以在河上建了一座二十多米长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更名为“那柯里”。
明清时期,以普洱府为发端,茶马古道向四面八方延伸,源源不断地运出普洱茶,过往马帮在古道上留下了无数深深的蹄印。那柯里茶马古道用人工打制的石条和砾石铺成,路面宽不到两米,顺山势盘旋上下,全长30公里,是古代直至解放初期滇南地区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对外交通要道,游人可付费骑马或徒步徃来体验茶马古道的情景。 悠悠岁月情,千古马帮道。当年马帮络绎不绝,从那柯里茶马古道把大量的普洱茶运往四面八方,带动了茶业的发展和兴盛,马帮也成了促进普洱茶名扬天下的传递者。同时也成就了茶马古道那柯里驿站昔日的兴盛和辉煌。马帮当年的苦与甜.喜与悲以及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情景今人难以完全想象,但那柯里驿站和茶马古道却给今人留下了现实的见证和无限的遐想。
拂去厚重的岁月尘埃,那柯里驿站如今已不再是繁华的商贸通道,而成为游人感受茶马古道文化的好去处。
- 上一篇
卢仝与《七碗茶歌》的故事
《七碗茶歌》的作者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其学识丰富,清正耿直,少有才名,以其独特的“险怪”诗风在韩愈领导的诗文革新中独树一帜。但却拒绝进入仕途,一生好茶成癖,尤其是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传唱经年而不衰,以清介之姿被后世尊为“茶仙”,与“茶圣”陆羽齐名。其茶诗超越饮馔之趣,将品茶提升至精神审美的境界,更在“甘露之变”中因偶然留宿宰相王涯府邸而罹难,成为中唐政治悲剧的见证者。
- 下一篇
中国茶风靡欧洲的昔日盛况
十七世纪初,一艘荷兰商船驶离了东方的海岸,货仓中静静躺着几箱来自中国的、干枯的深绿色叶子。当这奇异的“东方树叶”初抵欧洲海岸时,人们嗅着陌生的草木清气,尚不知晓这平凡的叶片将如何点燃整个大陆的味蕾与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