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茶叶买卖,早就有了金融属性
唐代的太湖流域,或者叫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发达,时有出没着一些强盗团伙,专门抢劫途中商旅,偶尔也会上岸抢劫市镇,故称"江贼"或"湖盗",这些人所抢的并不是茶,但是销赃方式却和茶有关。
大诗人杜牧一度受皇命每年春节过后要来宜兴(旧称阳羡)督茶,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将抢来的"异色财物,尽将南渡,入山博茶",就是把赃物带进山里去换茶。杜牧解释了盗贼这样做的原因——"盖以异色财物不敢货于城市,唯有茶山可以消受。"那些赃物实在太引人注目了,盗贼不敢在城市里出手,市井商家也不敢接货,只有在茶山可以找到出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杜牧说:"盖以茶熟之际,四远商人,皆将锦绣缯缬、金钗银钏,入山交易,妇人稚子,尽衣华服,吏见不问,人见不惊,是以贼徒得异色财物,亦来其间,便有店肆为其囊橐,得茶之后,出为平人。"原来是唐代茶叶贸易繁荣,盗贼得以浑水摸鱼,将赃物换成茶叶,然后把茶叶带出茶山到市镇换成银两。
这和今天的"洗钱"相近,脏的钱进去,干净地出来。用茶洗钱,大概是当时茶叶最"边缘化"的用途了吧。
茶无定价历来已久,同样一饼茶,成本相差无几,但市价可谓天壤之别,从几十元一饼炒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一饼的茶确实具备了金融属性,但这绝非现代人的创新,是旧壶装了新茶的老套路。
- 上一篇
卢仝与《七碗茶歌》的故事
《七碗茶歌》的作者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其学识丰富,清正耿直,少有才名,以其独特的“险怪”诗风在韩愈领导的诗文革新中独树一帜。但却拒绝进入仕途,一生好茶成癖,尤其是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传唱经年而不衰,以清介之姿被后世尊为“茶仙”,与“茶圣”陆羽齐名。其茶诗超越饮馔之趣,将品茶提升至精神审美的境界,更在“甘露之变”中因偶然留宿宰相王涯府邸而罹难,成为中唐政治悲剧的见证者。
- 下一篇
卢仝与《七碗茶歌》的故事
《七碗茶歌》的作者卢仝是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其学识丰富,清正耿直,少有才名,以其独特的“险怪”诗风在韩愈领导的诗文革新中独树一帜。但却拒绝进入仕途,一生好茶成癖,尤其是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传唱经年而不衰,以清介之姿被后世尊为“茶仙”,与“茶圣”陆羽齐名。其茶诗超越饮馔之趣,将品茶提升至精神审美的境界,更在“甘露之变”中因偶然留宿宰相王涯府邸而罹难,成为中唐政治悲剧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