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茶金交易 > 茶金融交易

茶金融交易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红茶主要市场分析

2025-04-20 20:39:23茶金融交易 42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红茶的主要市场为英国、俄国、美国,其他市场不甚重要。但这些市场的地位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英国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俄国市场的地位到19世纪90年代后迅速上升,1918年后,俄国市场地位断崖式下降。美国市场的地位相当平稳,其他市场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红茶的主要市场为英国、俄国、美国,其他市场不甚重要。但这些市场的地位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而言,英国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俄国市场的地位到19世纪90年代后迅速上升,1918年后,俄国市场地位断崖式下降。美国市场的地位相当平稳,其他市场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一、英国红茶市场


英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红茶市场。“盖英人专嗜红茶,饮绿茶者绝少。”英国喝茶须加入牛奶、糖,因此色浓味香的红茶深受欢迎。19世纪,茶叶贸易“多经英商之手,红茶尤甚,货抵伦敦后,例须经过混合掺杂手续,然后批发各处销售,是以欧洲茶市,伦敦实为中心。”1.1893年前,英国是中国红茶的最大买主,尤其是1886年前,每年所购红茶数量十分庞大。1879-1886年,年均输入948815担,其中1880年、1881年超过百万担,加上从香港转口的红茶,输入总额就更大了。


促使英国能够操纵世界红茶贸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主要有三大方面。


首先,英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为了满足本国消费需求,英国每年输入供国内消费的数量就十分惊人。1840-1844年,年均消费量为3758.5万磅,人均饮用1.39磅。1890-1894年人均消费茶叶5磅,1930-1933年,年均消费茶叶数量提高到45214.3万磅,人均消费茶叶数量达9.83磅。英国本土不产茶,必须全部依赖进口。19世纪50年代前,英国殖民地印度茶出口量极少,1852年的出口量仅23.2万磅,对英国庞大的市场来说,这点茶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1890年,印度茶业已十分发达,茶产量达到15000万磅,即使把这些茶全部运到伦敦市场,英国国内尚缺3315万磅左右茶叶(合248687担)。由此可见19世纪50年代前,为满足国内消费,英国不得不从独步世界的中国茶叶市场上抢购茶叶,这种抢购实际上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年代底。19世纪70-90年代,英国虽可从殖民地印度、锡兰运来越来越多的红茶,但缺额还相当大,不得不从中国市场补充。


其次,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转口国。帝国主义从事茶叶贸易的目的,自然是掠夺巨额利润。如19世纪60年代闯入台湾设厂制销乌龙茶的英国商人多德(John  Dodd),“享受其创设之事业所获之利益,为时甚久。”英国操纵世界茶市后,又把大量茶叶转运复出口,甚至走私欧美各国,1929-1938年,复出口茶数平均为77.92万磅,占输入总额的 15%。




再次,英国输入大量中国茶进行掺杂。英国殖民地发展之初,茶叶质量不高,为此英国想出了一个捷径,这就是进口大量中国茶,与印度、锡兰茶掺杂,借以提高这些茶叶的档次,降低成本。如普通的福建茶,“久为环球各国所同嗜”,英国就“利用其清淡茶味,以减轻印度茶的强烈气味”,“利用其低价来扯低印度茶的较高价格”。即使是中国茶在英国竞销失败后,高档红茶安徽祁红、福建正山小种仍有市场。一方面,这些茶自然被用来掺合印度、锡兰茶,另一方面,这些茶又是上流人士喜爱的茶。正因为此,英国成为中国红茶的最大主顾,掌握了60%以上的中国红茶货源,这并非是对中国人民的“恩惠”,而是赤裸裸的掠夺!果然,当英国协助印度、锡兰茶在本国打开市场后,则立即失去了经营中国茶的兴趣,汉口英商在茶市上多持观望态度。19世纪90年代初,进口的中国红茶已降至30余万担,比全盛时减少2/3。1894年,英商所办中国红茶仅25 万余担,仅及1880年的1/4,同时退出中国最大茶叶收购商的位置,由俄国取而代之。《海关十年报告》提到,1892-1901年,“红茶出口对英变得微不足道”,自此仅保持10余万担水准。20世纪后,大部分只在数万担水准,主要是“特制的上等珍品和高价货色”。(9)但这种茶叶只能在少数人中流行,无法获得广阔的发展前途。


二、俄国红茶市场

俄国是中国红茶的第二大消费国。19世纪80年代后输入渐多。究其原因是俄国人民不习惯印度、锡兰茶的味道,“印度茶的茶味太浓,不受俄国市场欢迎”,“茶则向取于中国”。俄国设在汉口购茶的三大洋行顺丰、阜昌、新泰每年均要收购大批红茶回国。19世纪90年代初,“俄国办茶颇称踊跃,伺年买头春不及英商十分之一、二,此时购办头春额反驾乎英商之上”,且“出价涌办”,仅阜昌一行每年出口红茶就有五、六十万箱。俄国“早已是中国茶叶的头号主顾”,有几年所销中国红茶曾达“茶叶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这种局面到20世纪才得以改变。1887-1917年,俄国成为中国红茶的操纵者,年输入量高达20万担-30万余担,1904-1905 年,受日俄战争影响,输入量不足10万担。红茶输俄占中国红茶出口额比重不断上升,从1893年的24.6%增至1917年的54.4%。由此可知俄销的地位。十月革命后,红茶销俄一蹶不振,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虽有回升,但已难恢复旧观,年出口量在数十担至数万担间徘徊,所占比重降至10%左右。


三、美国红茶市场

美国是中国红茶的第三大市场。中国红茶对俄销量较为稳定,1891年前年输入仅10余万担,所占比重在9%至14%左右。美国红茶销路不畅的原因是19世纪30至40年代起,国民嗜好从红茶转向绿茶、乌龙茶。另外,咖啡的销量也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红茶市场的发育。19世纪末起,乌龙茶市场不畅,人民嗜好又转向红茶,红茶市场又日益畅开。1927-1930年,美国进口红茶66635467磅,绿茶为20354412磅。1933年7月1日到1943年6月30日平均美国进口茶中红茶比重是65.53%,绿茶为25.08%,乌龙茶8.65%,其它茶0.74%,(14)由此可知嗜好的变迁。因此,1892年至1894年,美国进口中国红茶超过20万担,似乎可超越英国,尾追俄国,但此时印度、锡兰红茶渐渐在美国打开了销路。19世纪80年代起,印度、锡兰茶极力向美国市场渗透,通过大做广告、无偿赠茶、广开茶叶店、改进包装等手段,最终使“美人嗜好逐渐更变”,而最终专爱“装于小罐之茶味矣(指小包装的印锡茶)”,中国红茶市场很大部分被印度、锡兰茶挤进,(15)印度、锡兰茶几乎成为红茶的代名词,甚至“中国茶三字已成为稽古之字。”(16)1881-1890年美国红茶市销平均为203320担,而此间中国红茶平均输入169002担,占83.12%。1933年7月1日到1943年6月30日,中国工夫红茶、星村小种及不明国籍的他种红茶平均共计20791担,仅占美国茶总市销的3.44%,印度、锡兰茶却占到42.28%。(17)这样,中国红茶销美根本就未占到“友邦”的光。20世纪后中国红茶销美数量基本呈螺旋式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仅1万担-3万担,1922、1923、1925年三年分别为5万担-7万担。


此外,欧洲各国、澳洲也年销有数千至数万担不等,但毕竟无法与三大主市场,尤其是英国、俄国市场相提并论。其他市场的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市场更见分散。


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红茶国际市场经历了以英国为绝对主市场到英国市场不断萎缩,美国市场、俄国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再到英国市场丧失,美国市场不断萎缩,俄国市场失而复得,但已严重受挫,其他市场日见重要的基本趋势。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红茶三大市场英国市场、美国市场、俄国市场的地位面目全非,市场更见分散,没有了主体市场,红茶国际市场基本丧失。可见,作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最主要茶类的红茶,在晚清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十分明显的大起大落的发展阶段。这一点,可以从出口市场得到充分证明。这说明,清代民国时期的中国红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地被地卷入了世界市场,世界茶叶贸易的起伏对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尤其是红茶贸易的变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研究、不重视世界茶叶市场尤其是红茶市场的变迁,就不能真正地保持近代中国红茶贸易的健康发展。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启示。